穿到明朝考科举_分卷阅读32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27 (第1/3页)

    ”,而是归正的意思,就是劝导君心去非而归正。

程子曰:“天下之治乱,系乎人君之仁与不仁耳。”孟子此言便是告诉公孙丑,唯有大人君子才能劝导君主,导君心由不正归于正。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风气从来都是自上而下改变的,逮至国君心正,臣下自然跟着归正,国家便无不治。

看见这题目,崔燮就犹如看见了第一场考试的“不解于位,民之攸塈”,心中油然冒出一句“皇上,臣妾又要忠言逆耳了!”

他将题目按着制艺文的方式分析一番,也像时文破题般简单有力地,借着胸中涌动的那股意气,势如破竹般写下了开篇一句:“天下无心外之治,人臣之正,君惟求诸心而已矣。”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就忘了写作者,子在齐闻韶是吴宽的好像说过了?

诗经那篇作者叫何棐(念匪)

论“君正莫不正”,作者张怀

第191章

议论文三要素,不过是论点、论据、论证,现代小论文这么写,拿到古代的论文其实也能这么写。论又不像制艺文那样有固定的破题、承题、起讲、八比、大结之类的结构,只要布置好起承转合,论证得足够周密,拿出的论据都出自经书史册,尽力做到无一论无来处就行。

至于论证手段方面,完全可以用现代议论文里总结出的手法。

崔燮从在林先生家读书时就这么写,从县试一路写到乡试,成果斐然,没有一个考官挑他的不是,那这法子就能用,能接着用到殿试去。

他简单梳理思路,拟出大纲,从“天下无心外之治”论起——

君心是治国之本。而若一开始就明言君心的重要,虽然有开门见山的好处,却也显得生硬直白,不如竖个靶子来打,用别的治国之法给自己“君心”论垫脚。

治国本来是靠贤人,以人行政,以政图治,若所用的人与政法还不足以理清四方,便该用法律约束诸臣与百姓,奈何要依赖君心方寸之地呢?

因为“天下无心外之治”!

君心是本,御臣治国之术是末,没有其本不正而能致其末正的。臣子如不能导正君王心中不正之处,又怎能让君王以正道治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