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74 (第3/3页)
能比较的。向南也确实没有忽悠人,首先就大刀阔斧的表示要在各乡建设衙门出资的义学,村里年纪到了的孩子都能免费到义学里来读书识字。便是上了年纪的老农也能在农闲时刻跟着夫子学几个大字。当然,到义学来上课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增设一门关于大业朝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风俗的必修课。必修课是啥意思?就是必须要修习的课,这个是要考试的。如果有明显仇视少数民族观念的人,那就抱歉了,你们就是在妨碍大业朝的团结统一,义学将不会再对你免费开放。义学并不专门教习四书五经,还有附带的一个小小图书室,里面有农业畜牧业等书籍,以及北方才流行起来的各种耕作经验传授小册子,还有每一期的邸报民报可供借阅。便是不认识字的人要想去看,也能拜托识字的人或者义学里的先生夫子读一读讲一讲。向南知道这是比较理想化的,可是东云郡老百姓的生活压力没有北肃郡那边老百姓的大,物质生活基本可以得到满足,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而然的出现。向南建立义学,也只是提前将这一精神生活融合到老百姓生活中去。向南相信只要潜移默化的坚持几年,等到这边的老百姓习惯了义学的存在,他们就会逐步向他想象的方向发展,理想化也将转变为现实化。义学后续的开支问题向南也已经想好了,附近但凡愿意捐赠的商户地主,都能将他们的名字刻上该所义学大门处石碑上。这个消息被向南派壬县丞不着痕迹的往外面一扩散,即便不是冲着那刻名字被众人感恩的政策,便是向南的身份就足够他们迫不及待的赶上来慷慨解囊。面上说得还十分好听,表示他们都是武陟县这方水土养成的,如今能有机会反哺故土,自是喜不自胜,感谢大人给他们这个机会。衙门要修义学,武陟县甚至武陟县附近专门干这个的人都被请来了,武陟县辖内八个乡二十多个亭八十多个村。有几个村子挨得近的就修建一个义学,有单独一个村在深山老林中的就单独修一个义学,因地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