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0 (第1/3页)
韩夫子临走前的一番话。……“你今年院试高中案首,按理是可以向学政大人询问是否可以转入国子监读书的。”“国子监?”谢行俭想都不敢想,“学生听说国子学只限五品官以上的高门贵族子弟方可入学,怎地学生也能进去?”韩夫子微微颌首,“前朝几代是这样安排的没错,只是到了越皇帝时期,国子学不景气,尤其是到了景平帝时期,时兴时废。”“我有一老友常年在礼部行走,对六部近些时日的消息掌握的比较准确,你等着看吧,不出一月,国子监招收各地氏族子弟充任监生的旨意很快就会流传开来。”“你若有去国子监的打算,你最好提前去学政大人面前露个面,虽说你是今年的案首,但同榜学子间,不乏有学识过人且家境背景比你好的,如若他们早了你一步,说不准监生的名额就不是你的了,依老夫之言,还是先下手为强。”谢行俭猜测韩夫子口中所谈及的老友应该就是韩宅门口遇见的礼部典制主事宋大人。礼部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令,宋大人虽只是小小的正六品官,却奔走在各类政令的前沿。宋大人既然敢将国子监广收监生的消息告知韩夫子,想必此事已然板上钉钉。国子监作为朝廷最高学府,是天下诸多书生为之向往的读书殿堂,谢行俭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他当然也想去国子监就读。毕竟京城钟灵毓秀、人人济济,且还是权利的中心,离的越近,出人头地的机会也就更多。“今年首开国子监接收地方学子的先例,因此在生源的把控上颇为严格,也很是复杂。”韩夫子仔细的提点着谢行俭,“入国子监的法子有多种,首当其冲的是恩监。”谢行俭淡淡的接话道,“——恩生之制,据学生所知,朝廷凡是文武官员死于忠谏者、死节者或有功者,皆可荫子一人入国子监肄业。”“虽说是家族上辈人牺牲自己,给底下的晚辈造福,却也不是随便拎出一个小官就可以,得在京四品官以上者才能够得上台面。”韩夫子补充道。“恩生的路子未免太难了,学生寒门出身,诶。”谢行俭叹息,“夫子可知其他的途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