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空间]_分卷阅读24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47 (第1/3页)

    社团,但治安不错又很繁荣的香港是80年代的事了。76年的香港可是挺乱的,也不太有钱——内陆的开放才是香港腾飞的开始。

1971年,英国人麦理浩就任港督,香港开始“麦理浩时代”,也是很多香港人记忆中的“黄金十年”。

1974年麦理浩成立廉政公署,并颁布了一些保障工人健康,薪酬、福利的法律法规,还提高和增加各种社会福利津贴,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广建公屋解决市民居住问题——是的,这些1976年都没有或正在有。

所以,小霜和大圣去的时候正是香港混乱而落魄的最后阶段。

第168章租房

自打做了巡夜人,虽然有点累,但陶小霜和孙齐圣就没再为钱的事发过愁,事实上,在上海两人还得捂着鼓鼓的荷包,时不时的装装穷才行。

谁知道,这一到香港,才半天的功夫两人就感觉手里的钱不够用了。

在上海,定一个月的报纸只需3块钱,而在香港买一份报纸就是2块5;在上海,陶小霜和孙齐圣的两口之家每月的伙食费大概是120块,已经比那些四口之家都多花了一倍,而两人不久前在红磡码头的附近吃一顿简单的午饭就花了98块港币。从九龙到香港岛的船费则是90块港币。

即使考虑到汇率的因素,两人也相当于在半天时间里花去了300块人民币——陶小霜作为科级干部每月工资加上津贴也才75块钱而已,这300块钱已经是她4个月的工资了!

陶小霜道:“我现在知道为什么总说资本主义是在残酷的剥削劳动人民了。”一边感叹,她一边打量这价格昂贵的房间。

只见这不大的房间里,配有崭新的地毯和壁纸,都是漂亮的香槟色,而双人床和齐备的家具则是欧式风格,都有九成新以上。陶小霜看着双人床正对着的矮柜,有些惊喜的道,“居然还配了电视。”

在上海,虽然已经有了黑白电视机,但因为极其稀缺,所以只有公家才有配额,陶小霜和孙齐圣想买上一台孝敬徐阿婆和孙爷孙奶都没处买去。

“还配了电话机。”孙齐圣走到床头,一旁的矮柜上搁着一台电话机,一个厚厚的电话薄放在话机的旁边,孙齐圣翻了翻,看地址,这岛上的私家电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