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86 (第3/3页)
苦,如今已经有好几个能独当一面。这幅雄鸡报晓图就是她们的成果,模仿的是时下最为名贵的缂丝织造。和云锦一样,缂丝成品也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一幅精美的缂丝绣屏,往往可以卖出几千两银子的天价。好的缂丝织物都是贡品,只有达官贵人家舍得穿戴或是当摆件。李绮节连朵桃花都绣得歪歪扭扭的,缂丝那种顶尖手艺,她当然不会。可她知道技术要点啊!她并不奢望绣娘们看过她下发的册子后,马上能学会缂丝技艺——学会了她才要头疼呢!天底下手艺最精妙的匠人全在南直隶的各大织染局里,南京的神帛堂、供应机房直接受京师管辖,供应宫廷每年所需的丝织用品,小老百姓敢把堪比贡品的织物拿出去贩卖,纯粹是找死,当然不是说律法不许,而是那样做会招来织染局官员的嫉恨,以致于惹祸上身。只要绣娘们能模仿出两三分,赛过市面上的其他民用织物,就够李绮节欢喜了,赚钱不分贵贱,和那些一寸一金、供不应求的昂贵织物比起来,中等货色也是盈利大头!她们家的绣件算得上是物美价廉——既能满足装逼夸耀的需要,又不用把家底掏空就能买得起,所以那些中等人家很钟爱绣庄出品的绣像。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过惯了安稳日子,老百姓们渐渐开始摒弃开国初期的淳朴作风,彼时,南方江浙一带已经兴盛起炫富风潮,上到家财万贯的富商,下至穷苦村人,都争相购置华贵新衣,官员们攀比各自的衣着风度,男人们的衣袍花样繁多,纹饰鲜艳,比女人们还讲究。有些人家宁愿倾家荡产,也要买上几件体面新衣,穿出去显摆。李绮节的绣庄恰逢其时,今年又添置了一批新织机。为了避开风头,她已经把绣庄迁移到乡间的茶山上,外人无从窥探。金蔷薇的消息真灵通,说来也是真巧,白天她才让进宝把朱盼睇和朱家几个小娘子送到绣庄去,夜里金蔷薇就给她送来这架绣庄卖出去的雄鸡报晓图。座屏应该是买走绣件的人自己配的。李绮节低头想了一阵,“金蔷薇是不是想打听绣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