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5 (第2/3页)
否认,这其中也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自她与她的朋友们,其实都是“物以类聚”……既然彼此都想得差不多,而大家对待彼此之间的这份友谊时的真实心态,其实也差不多……那既然如此,那大家自然也就会更有默契地避开彼此心中其实是高度一致的某一“心虚点”,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里,大家便各自以各自的方式偷偷试探着、暗自验证着——直至各自的内心最终真正接纳了对方为止。然而,事实上,当朋友圈里的每个人都以为自己隐藏得很好、所以才会这么多年都没让朋友看出自己的任何破绽的时候,也许,大家其实都早已忽略了一点:真正合得来的朋友,往往是“物以类聚”的。这便意味着,朋友间,除了彼此确实投缘之外,也许也恰恰因着彼此有着太多的相似点,这才使得彼此的思维中的盲点,也在彼此的长久交往中,在不知不觉间也变得愈发地相近了。甚至可以相似到,大家其实谁也没有看出对方心里的那一点最不希望被别人发觉的“心虚点”、或敏感点——只因,那恰好也是他们自己最在意的心虚之处。似乎,人就是这样,若是自己不想让别人知道些什么,而对方也正好也是在这一点上同样不想让别人知道些什么的话,那么这样的人往往就容易聚到一块儿——因为,彼此都会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刻意避开任何与自己的敏感点相关的话题,而他们这样做的同时,其实也恰巧避开了对方的敏感点。而这样的交往,对彼此而言,往往也是最舒服、轻松,甚至是能带来快乐的。像这样长久交往下来,彼此倒也更容易成为朋友。也许,这便是“投缘”的另一面吧。而这样相处下去的结果,往往就是:最终,谁也没有问及对方心中最不想被问及的那一点,而彼此也是从头到尾都刻意忽视了那一点——不是为了对方,而是为了他们自己。在高冉看来,这也许也是“物以类聚”的一大好处吧!大家各自最在意的敏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