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4 (第1/3页)
起,从明初这两门行当出现起便一直化名为伞翁和琴婆在人间走动,以中国最传统的市井手艺为生,一直流传至今,而说起他们的由来,其实也有一个流传并不太广民间故事在其中。古时的遮,谓伞也。补遮,即修补雨伞。杜伞翁年轻时便是江南地带修伞骨伞架的工匠郎,那时他还未老,正是年少,虽因天生腿脚不便无法行走,却靠一手绝佳的修伞手艺名扬江南。更因其生的不算难看,有几分飒爽的男儿气,所以不少沿街河畔招揽生意的窑姐儿一见他一瘸一拐地拎着一布兜伞骨出门做生意了,便会三五笑做一团再远远地娇声唤他一句俊伞郎。那时江南地带多雨水,家家户户都常备一把雨伞。杭州有油纸雨伞,最早油纸伞店可追溯到清乾隆三十四年董文远九房开设的伞店。当时杭州油纸中伞有渔船伞,文明伞,大红伞等较为居家适用的品种,也有姑娘们最喜欢的如竹骨绸伞这样宛若西湖烟雨中一道明媚风景的小姐伞。而和如今不同的地方在于,过去人家家里的许多生活物件一旦有所损坏,家人们是不会马上丢弃,而是会寻特定的工匠来修整一番以作再用的。如大家小姐们的雨伞大多雅致美观从少女时便留着,成年之后保不齐还要赠给自己的情郎,所以一旦坏了自然是心中不舍。伞翁便是在那时遇到自己后来的妻子琴婆的,和伞翁的苦出身不同,琴婆原本是大家小姐出身,父亲更是丝绸商人,富甲一方。某天琴婆出门拜神遇上落雨伞坏了得见瘸了腿的伞翁,这才一见倾心,为她甘愿抛弃了自己富家小姐的身份,同他一道走遍天下。伞翁因此自然是不敢亏待一点琴婆,但琴婆见他腿脚不便却还要每每冒雨出去替人修伞,心中难免铅华,所以平日闲在家中,琴婆便开始做些替人修补衣裳的活儿,以补贴家用。那时的补衫女多是已经些成了婚的青中年女子,一般会摆一张板凳一个人坐在街边,随意挂个牌写上补衫或逢衣,接着就坐等生意上门。她们的脚边通常会放一个箩子,里面装满了五颜六色的碎布片,还有几种颜色的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