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60节 (第5/5页)
金色玉米被收割下来,然后成串的被挂在屋檐下和房梁上。 高高的玉米杆则被拖去了柴火房,充当生火的柴禾和牲畜的口粮。 “此为何物?”走过很多地方来收集不同农作物的贾思勰面带疑惑。 长成这个样子的他从来没见过。 但是看这长势就知道这肯定是好东西,沉甸甸的,颗粒也大,肯定容易饱腹。 而明朝的某位大户家主忽然想起来:这和咱们花园里种着的珍珠粟是不是有点像啊? 这珍珠粟是某位南方的海商送来的礼物,说是中原大地上没有的,虽然长得不是很好看,但重在稀罕,所以他非常郑重的让园丁把它种在了花园里。 没想到,居然是可以吃的粮食? 【这个还是和之前说过的欧洲大航海时代有关系。哥伦布的船队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然后将美洲的玉米带回了欧洲。大概五十多年后,玉米就从欧洲来到了大明。但是那会儿还只是个稀罕物,还叫做“珍珠粟”和“番麦”,并没怎么传播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面写“种者亦罕”。一直到了清朝中期,进入到华夏两百多年之后,玉米才有了爆发式的增长。】 【那时候人口出现了爆发性增长,于是朝廷引导百姓向山区开垦,而水稻和麦子这样的农作物都不是很适合山区的地貌,对水源的要求也比较高。于是,有三种来自于美洲的农作物大放异彩——玉米、番薯和土豆!】 三种不同的植物出现在天幕上。 大部分的古人们一脸茫然,确定这三种农作物的确都是自己没见过的。 【为什么是玉米呢?因为它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好养活,适应能力非常强,不怎么挑地,而且也不怕干旱,基本上可以说见土就长,即使是在山地里,撤把种子也能长。要知道,咱们国家除了几大平原之外,山地和丘陵占了43%的面积,可想而知,玉米有多重要!】 镜头掠过一片山地。 这是华夏最贫瘠的地方,因为地形和土壤的原因,很少能有大片的田地用于栽种。 而在一个才只有几分地大小的山坳里,高高的玉米杆依然直立着,带着勃勃的生机。那玉米棒子长得十分茁壮。 即使是不会种地的人,也都知道,像这样山坳里狭小的地是没有办法种水稻和麦子的。这也是为什么居住在深山里的人往往过得很贫穷的原因之一。 因为根本没有一块好地来给他们种粮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