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5 (第1/3页)
疫,为百姓义诊,或进入军队随军出征,立功与将士同算。农学宫分为两部分,一部在江南行宫,跟随太上皇学习,另一部分在京城开御田,以检验江南行宫制作的农具、培育的良种。百学宫则是其他各种工匠共同授课的一座学宫,在四宫中地位最为低下,考试的门槛也最低,学成的学生将被派往各地,主持修路修桥修河堤修房子修水车修水渠等事务。职位虽然低,好歹也算一脚跨进了官吏的门槛里,还能学认字。除了培养人才,每个学宫必须定期编书汇集成册呈交皇帝陛下御览,经过皇帝陛下御览后,将通过六部颁行天下,分配地方庠序,民间或有资财丰厚之人,亦可自行购买。此外,李圣平决定用十到二十年,给每个郡县,再增加至少两所学堂,一所攻文武举,一所设于四学宫之下,由四学宫学成的学员担任教员。旨在为大华不断地培养人才。四学宫的初步筹划,加上本来就有的文武举,几乎将世家大族对人才的垄断彻底打破。所以这纸诏书才激起了以王家为首的世家的激烈反弹。☆、朝争四大学宫中,百学宫和医学宫的学员学成后更多地是被派往地方执行一些具体的事务,而不是参与权力的瓜分,即便参与朝政,也是以技术见长,务实不管政,这还能勉强被他们接受。农学宫也没什么可说,太上皇在那压着,且农为国本,在国本上下再大的功夫,也没人敢说不对。麻烦全部胶着在将学宫上。将学宫出来的人,可以是天子近臣,可以是独掌一军的权臣,而皇帝陛下并不看中他们的出身。大华一惯重文轻武,除了李圣平手下的武将日子不错,以前不论是藩王还是皇帝,手下的将领过得都相当不如意,这也造成各大世家对人才的招揽,侧重文人儒生,对子弟的培养,也侧重儒道之说。将学宫一旦成立,打破了重文轻武的传统不说,更将世家大族在人才上的优势全部转化为劣势。况且李圣平自登基来,对于他们这些老臣,完全不留情面,积怨越来越多,终于在这个时机迸发出来。这时候翻李圣平的盘,占了天时人和。天时——天有蝗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