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03 (第2/3页)
候说不定还可以利用他们回转一二。他倚重的臣子们也想不到什么办法,若是楚国和三晋还在,尚可组成合纵,但如今秦国已经没了能威胁到他的存在。于是就有一些人甚至觉得向秦国俯首称臣是个好办法。要说燕王没有动摇,那是不可能的,只是现在尚未到那种危机的时候,他有些不情愿。秦国和赵国的战争损耗的人力物力远比灭楚的时候多,所以秦国必然要修生养息一段时间。这个时候,与秦国有仇的燕丹自然是竭力反对,燕王干脆就顺着他的意见,交给他处理了。燕丹便与自己的太傅鞠武商讨。鞫武也是一时无措的人之一,他希望燕齐能和联合起来抗秦,但他也清楚这希望渺茫。没有中原的几大国家,就算燕国联合的北边的东胡匈奴,以及东边的箕氏侯国乃至辰国这类微不足道的小国,也难以动摇秦国。鞫武深觉自己的无能,他长叹一声,问起燕丹关于桓齮的事情。桓齮其实并不是直接逃入燕国的,他先去的是更近也更加强盛安稳一些的齐国。然而嬴政以千金买他的命,恨他这个逃将,齐国自然不敢得罪秦国,以至于桓齮在齐国辗转许久都没有个安稳的落脚处。为了躲避秦国的抓捕和悬赏,他这才逃入了燕国。又因他知道燕丹与嬴政和秦国都有仇,定不会像齐国那样惧怕秦国,所以他投奔了燕丹。果然不出他所料,燕丹完全不介意他被秦国通缉的身份,还以上等的规格招待了他。鞫武劝说燕丹不要收留桓齮,以免恶化与秦国之间的关系。只是燕丹哪里会做这种自打脸面的事?他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但他觉得秦国的狼子野心根本不缺这么一个借口,再说了,他若是真将桓齮逐走,岂不等于是像秦国认输了吗?燕丹并非是出于善心慈悲才收留桓齮的,他一方面是为了气嬴政,另一方面是真的看中了桓齮的才能。桓齮的确是兵败逃亡不假,可将他击败的人是李牧啊!李牧被冠以武安君的称号,而他也的确适合这个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