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罪犯_分卷阅读6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6 (第2/3页)

r>
回了警局。

何锡均那边的审问也差不多了,应深他们一问,得到的结果是极其配合,大概是史上对警察最友好信任的嫌疑人了,所以反而感觉没问出些什么。

“不是有研究说什么天生杀手吗?犯罪者的脑部结构异于常人,往上追溯,家族内有好几个杀人的,会遗传,后代犯罪的可能性更高。”一警员提出这个观点。

不是胡乱说说,是的确有一定的科学性。国外研究者用大量杀人犯的脑部CT作为论证,得出这样的结果。那本身从来没犯下什么大罪,只因为祖辈有罪,他们就该同样承担不良影响,一旦出什么事,就成为警方的头号嫌疑人?这未免显得太不公平。所以部分过激的研究者也被批判功利主义,为了社会整体,忽视了个人的权利,伤害个体的行为也会扩散影响开来,这并不是什么好方法。

专案组组长沉声说:“就因为这样怀疑?那怎么定罪,说因为他脑子不寻常,很可能是犯罪者所以关起来吗?别说虚的,要证据。”

只是怀疑,没有确切证据,顶多留置盘查二十四小时,就要放人。

说到虚的,有些警员下意识地看向两位来协助侦查的犯罪心理侧写人员,说什么心理分析,听着玄乎,又不能作为呈堂证供,不就是很虚吗?

“别看我们,这方面你们破案也会用到,只是不专门搞这个,根据犯罪行为、尸检报告、现场证据等加以分析,有依据的,可不是乱猜。”沈文钦解释。

然后互相交换一个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技术员调出了何锡均的生平资料,随即便是应深他们的工作,这人是否符合侧写,过去的经历有无造成杀人诱因的可能。一般来说,为避免主观心理影响,不会以一个特定的人来进行反侧写,考虑范围太过狭窄,局限思考。但现在失踪者的母亲死蹲守在警局,双目赤红,担忧着唯一的女儿生命安全。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不是什么炙手可热的大人物,可翻云覆雨,从各种渠道去找人。她焦急,无力,没有任何办法,警方是她唯一的希望。警方当然也不愿让她失望。

何锡均,25岁,长相白净,品行端正,从小一直成绩优异,即便有些小毛病,总的来说,也是容易让人喜爱的年轻人。大学期间,有一个感情很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