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1章 得寸进尺 (第3/3页)
豆、红署、玉米等高产作物,才把理论上限提升到了两亿往上。而大明用三亿亩土地,养活了一亿两千万左右的人口,已经是个奇迹了。 清末土地总量翻了四倍,也把人口数推到了四万万! 只有当人工合成尿素、还有杂交水稻问世之后,人口才能不受土地的局限,开始飞涨。 所以,唐奕知道,增产不单单是多打粮食这么简单,而且还是最根本的问题。 他虽然是学化学的,但在这个时代不可能合成尿素,又无法远赴南美拿回那些高产作物,怎么办?只能在现有条件下提升产量,而沼气池积肥,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真不是唐奕为了点个人利益抓着这门生意不放。想挣钱,他有一百种方法比沼气灯挣得多,关键是技术不成熟。 “不瞒陛下,现在沼气池的技术和造价就算草民放出去,也无法普及到百姓之家,造价实在太高了。” “听范公说,大郎不是在此获利颇多吗?朕还以为,这也如醉仙一般,是无本的买卖。” “....”唐奕一阵无语.。 老子是人,不是神! “实话跟陛下讲吧,沼气灯这门生意,从两年前开始经营,到如今,获利不下十万贯!但您知道,草民投入到技术改进和研之中的银钱有多少吗?” “多少?” “十三万!年前汇账,不但一分未赚,反而倒赔了一万多贯。” “!!!” “陛下若是不信,草民可让国舅把账目拿来给陛下看。“ 唐奕一点都没说谎,一百万贯他都借出去了,还差这点东西?实在是沼气池技术不适合民间普及。 两年前初创之时,造价一百贯左右,苦哈哈的农民谁拿得出一百贯? 就算现在,唐奕投入了巨资研,大批的顶尖匠人为了简化工艺,选择最便宜、最适合的材料,几乎是想破了脑袋,也只能是成本降到了三十贯每套。 三十贯!相当于一头耕牛的价格,又有几家能装得起? ......(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