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_第54章 又出馊主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4章 又出馊主意 (第1/3页)

    先解释一下,本来可以正点的。但是.....又停电了....

    苍山住的地方是比较偏僻,前两年有个唱歌儿的二货叫郝云,一《去大理》招得一帮文青儿玩命往这儿挤(好吧,其中就有我)。

    然后大理就火了,本来洱海边上不起眼的一个小村子,现在塞满了混吃等死,只爱理想不爱钱的傻帽儿(给大理人民添麻烦了..)

    突如其来的外来人口让这个小村庄不堪重负,本来只为供当地人用电量的线路,现在还要负担多如牛毛的客栈、餐馆。于是每逢用电高峰就电压极低,低到让人怀疑,这特么一栋楼是不是就靠两节儿5号电池撑着。时不时还跳个闸,让人抓狂,下午更是彻底歇菜........

    让客官们久等了,苍山深知罪孽深重...所以.....

    你咬我啊!

    不闹了,感谢“书友16o8o3214948556”、“糊涂不图图”的打赏。求推荐票....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说起来曹满江也够倒霉的,他本是武举出身。这年头,虽然轻军慢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武举也肯定没有文举那般受万人追捧。但怎么说这也算是武人的最高规格考试了,再不济,也不至于沦为厢军营头的地步。

    但是没办法,大宋在武备上就是这么操蛋,不但文人瞧不起你,武人自己也不给自己长脸。

    军中讲究一个从属,武将多以举鉴升迁。谁的兵谁带,谁现的好苗子就在谁手底下为将。

    北宋那几个著名的将门,除了本身出了几个能人之外,最重要的则是经年累月之下,通过这些能人举荐扶持起来的庞大派系盘根错结,军将只知上司提携之恩,而不知忠君爱国之理。

    像曹满江这样儿“野路子”,更无上官举荐自己爬上来的愣头青,全都不待见的紧。在派系分明的军队里连立足都难,所以别看他高中武举,却连个禁军营将都混不上,被配到邓州,能主管一营厢勇,已经算不错了。

    满腹的抱负不得施展,曹营头只能在厢营之中混吃等死。上一次范仲淹缉拿朱连盗,曹满江自想想在范相公面前表现一番,说不定得到相公的赏识,以后或有飞天之机。于是,曹营头不但积极配合,而且亲帅一都兵士上山缉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