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_第二十六章 对薄公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对薄公堂 (第2/3页)

口喊堂威,水火棍往地上戳得,嘟嘟直响。

    外面几百号百姓一下子就肃静下来,充满了对权威的畏惧。但见周知县穿着官袍,迈着八字步走出堂来,师爷,主薄各跟在后面。

    这周知县当初在社学见时,林延潮就觉得此人官威很重,今日这等排场下一见,官威更是添了三分。周知县就坐在明镜高悬的牌匾下后,拿起案上放在一旁的告状,与师爷说了几句话后,坐在一旁的书办唱名,审起案子。

    主,告双方跪在堂上陈词,周知县边看告状,边听二人述情。

    审理了好几个案子,都是状纸看完,述情大多没问几句,就作了判决,除了重大的案子,才多问了告诉两方几句话。

    不是想不问,而是言语难通,而来告状的百姓们又多不会讲官话,审案的县官都是外乡人,还是状纸最简洁明了。林延潮这才恍然为何古代讼师业这么达,原来官吏断案看得是纸面上的功夫。所以一张告状的好坏,关系案子的成败。

    才审了一会,堂上就有打板子的,原来一个案子,父偏心后娶之妇,而刻薄前妻之子,后儿子状告父亲。而周知县状纸,情由未问,就命衙役先把儿子抓来打三十扳子。

    原因是子告父,有逆伦常。

    林延潮也是一点一点理顺古人的思维。

    儒家法治思想,传承自两汉的引经决狱。重伦常次刑法,清官海瑞就曾说过,与其冤屈兄长,宁愿冤屈弟弟。与其冤屈叔伯,宁愿冤屈侄子。不搞懂这一点是不。如明朝大臣给皇帝上奏折,里面总有一句,圣朝以孝治天下。以孝治天下,而不是以法治天下。

    如此断案更重是教化百姓,引导风向,而不是简单的审案子。

    儿子被打得鲜血淋淋后昏了过去,被衙役泼了一盆冷水,接着再审。看到这一幕场外的百姓,都有几分色变。连林延潮也是有几分震慑到,打官司真不是好玩的。周知县一口气审了十几个案子,又五六个人遭了板子,吃了顿打。

    “谢家告林家无故殴妻案,谢家,林家各出一人上前。”坐在书案上的书吏唱名。

    谢总甲扫过林家一眼道:“林铺司,请吧!”

    林高著看了谢总甲一眼,脚跟没有动。

    “你莫不是怕了吧?”谢总甲讽刺道。

    “谢总甲,对付你,我林家一个三尺小童就可以了,何必我爷爷出马。”林延潮上前一步。

    “你……你们不要自误,”谢总甲骂道,他倒是没想到林延潮与他对薄公堂。

    “你放心,我不会手下留情的。”

    “哼,到时候哭得是你。”谢总甲拂袖走进了大堂,在砖头上跪下。

    林延潮也是迈过门槛,踏进堂内,跪在谢总甲一旁。

    林延潮也算是第一次在古代尝到了下跪的滋味,脸贴在地上,只看到左右皂吏的靴底。

    “抬起头来!”

    林延潮抬起头,公堂上一目了然。周知县正坐在公案之后,端起茶呷了一口,一旁衙役喝道:“堂下所跪何人,报上名来!”

    “小民谢彘,乃洪塘乡永安里妙峰村人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